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医悟道:如何读书才能走好中医路?

王辉武 凤凰中医 2021-05-28


凤凰中医: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热点类自媒体!

来源丨《实用中医药杂志》2012年3月,由中医书友会编校  作者丨王辉武

同步丨公众号内容同步刊发在凤凰中医:视频号、微博号、头条号 敬请关注!投稿微信:FHzhongyi


导读:“发现有适合于你的书,千方百计去找来读。读自己能读下去的书,实在读不下去,不要勉强。中医要按各家师承关系去选书读,更能事半功倍!”王辉武老师的文章很耐读,因为真诚,所以动人,我们是不是应该隔段时间就把这篇文章翻出来读读呢?




用心读书——走好中医路的第一步


多少年来,人们都崇尚读书,古诗“富家不用买良田,书中自有千钟粟;安居不用架高堂,书中自有黄金屋;出门莫恨无人随,书中车马多如簇;娶妻莫恨无良媒,书中自有颜如玉;男儿若遂平生志,六经勤向窗前读。”影响深远。书,在人生中不可或缺,这是有所共识的。


要想走好中医路,必须读书,要想成为好医生或是明(名)医,尤其必须用心读书。从古到今,凡有成就的明医,尽管他们的成长道路不同,但都认真读过医书。徐灵胎在《慎斋刍言》中说:“一切道术,必有本源。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,徒记时尚之药数种,而可为医者。”


《医宗金鉴·凡例》中也说:“医者,书不熟则理不明,理不明则识不精。临证游移,漫无定见,药证不合,难以奏效。”此外《灵枢经·叙》说:“夫为医者,在读医书耳,读而不能为医有矣,未有不读而为医者也。”叶天士告诫说:“医可为而不可为,必天资敏悟,读万卷书,而后可以济世。不然,鲜有不杀人者,是以药饵为刀刃也。”可见,不读书是无法传承中医学的,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了。


随着时代的发展,有调查显示,今天读书的人在逐渐减少,临床医生用心读书的人不多,尤其读中医历代典籍的人更少,有的人辩解说:“上网多方便,还读书?”这种借口为不读书找理由,早年就有,如吴鞠通在《医医病书·不读古书论》说:“今人不读古书,安于小就,得少便足,囿于见闻,爱简便,畏繁重,喜浅近,惧深奥,大病也。”在学校为了应付考试,被迫读书;为了装饰门面,假装读书;实用主义,像蜻蜓点水样的读书者,俯拾皆是。至于为了事业为做学问之需读书者不多,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之需,作为一种乐趣者则少之又少!孔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!”真正能够达到享受读书者,是最高境界,效果肯定最好!也是本文要说的,用心去读书!


针对目前在中医界,有些年轻人,只知银翘散,而未通读《温病条辨》,临床上用过镇肝熄风汤,但从来就没有读过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,很难让人相信他们能学好中医,经验证明,我们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,第一步就是要求读书,而且必须通读原著。读什么书,如何读书,这是很重要的问题。



1.读哪些书


书是读不完的。当今,书刊网络太多,不可造成书控制你,而要争取你控制书,否则,书可以把你压扁,而不会学到知识与智慧,所以读书必须有所选择。不要被无味之书占了你的时间,占了你宝贵的生命。读最需要读的书,最好从师长,同道处去打听。发现有适合于你的书,千方百计去找来读。读自己能读下去的书,实在读不下去,不要勉强。中医要按各家师承关系去选书读,更能事半功倍!按自己的方向与选题去选择书。


以中医临床为主的医者应该读如下之书:


必读:《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本经》、《温病条辨》



选读:《医学入门》《医宗金鉴·删补名医方论》《内科心法·妇科心法》、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、《脾胃论》、《傅青主女科》、《景岳全书》、《医门法律》


记诵:《长沙方歌括》《金匮方歌括》。因为,陈修园方歌编得好,且有剂量,这是现代方歌不可比拟的



翻阅:《名医类案》、《续名医类案》《临证指南医案》


温习:《易经》《论语》《老》《庄》《佛学》……


2.如何读书


“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”(朱熹《训学斋规》),还应加“手到”才全面。循序而渐进,熟读而精思。”(朱《读书三要》)。“才以用而日生,思以引而不竭。”(王夫之《周易外传·卷四》)。这里有一个重要方法,是“用心”,如何才能“用心”;首先是“实用”,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临床“实用”,科研选题“实用”,人格修炼“实用”,生活保健的“实用”。其次,边读边想,把自己的职业摆进去。“学而不思则罔。”并记下你随时的思想火花。即自己的按语,写在书中空隙处。第三,先读序、叙、前言,以及有关导读。第四,抓住书中某一观点,按图索骥,穷追到底。


3.读书的博与约


—个人一生的学问,“约”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《黄帝内经》是一部百科全书,大而博,我们如何去约呢?约就是“专精”,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余时英,学贯中西,他说:“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。古代经典很多,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。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,无法集中在几部经、史上面。但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,还是要选几部经典,反复阅读。不但中国传统如此,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还是如此。”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。有了基地,我们才能扩展,这就博览了。博览必须要有重点,不是漫无目的乱翻。我们必须配合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。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: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?在相关各科之中,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?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是属于“必读”的?博览之书还是要择其精者,做有系统地览读,至少要一字不漏地细读一遍。稍稍熟悉之后,才能“快读”、“跳读”。”


“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,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求了解,不要急于用西方的观念作新解。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,有了把握才能尝试之事。”“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:二十世纪以来,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,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。


“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”,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境界。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,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“创造力”,能“发前人之未发。”


“我绝不是要提倡任何狭隘的‘中国本土’观点,盲目排外和崇外都是不正常的心态。只有‘温故’才能‘知新’,只有‘推陈’才能‘出新’‘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’,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。”


4.常读案头书


建议把《中医临床必读名著30种》中列出的,与你的专业有关的书,放于案头,然后再按书中的介绍去读。这本书有概说、作者简介、内容概要、背景回顾、传承导读、必读理由、前贤点评、延伸阅读等。可以帮助短时间了解这些书的特点。平时在包中放上一本,睡前、诊病、等车有空时翻一翻、记一记,日积月累,必有好处。


5.在讨论中读书


说的是邀约5~1个同好者常在一起漫谈、讨论或闲吹,无所顾忌地谈读书体会,老、中、青、师、徒、兄、弟等都可以,无年龄与地位的隔阂,只要是读书之同好即可!其好处在于:


①相互通报近时读书的收获、体会!互通有无!互相启发!②提出自己的“假说”、“胡说”与“瞎说”,以征求他人的意见与看法。爱因斯坦说过:“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。”③相互提出质疑,批驳、争论,在学术上争得面红耳赤,拍桌子、抛茶杯都没关系。在争鸣中求得提高,甚至可以达到共识!④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,假如你心灰意冷,不愿上进,假如你对某书有疑问,假如你患有“学术抑郁症”等,都可以通过这种读书小组讨论获得“治疗”。


注意小组人员不宜过多,一般七人以下,人多了可能有些人没有发言的机会!这种读书的方法,是受诸葛孔明的启发,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怎能提出三分天下之谋略?其实主要得益于那读书小组的功劳。


6.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


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(《孟子》语),“道昭而不道”(《庄子·齐物论》),还说:“言辩而不及。”任何行业过筋过脉的地方是写不清楚的,有时虽然勉强写出来,也印成了书,但其中关键的地方,还是不明确。我们临床看病,具体应如何操作?是很难用文字和语言表达清楚的,很多可贵之处必须通过长期实践去“体会”,这就称为“悟道”。


一般情况下,书上能够写出来的仅是知识,常常不是最关键的,还有更重要的东西,需要通过读书去领会,才能变成我们自己的智慧!把书读迂腐了,毫无用处!对于读书人来说,虔信书本与反思书本不是对立的,因为反思可能引发对真正道理的认识。


真心想走好中医路,我们一起读书吧!

SALE
凤凰中医商城阅读中医经典好书长按识别进入


欢迎关注:凤凰中医视频号,给你不一样的精彩!

延伸阅读


· 张伯礼:中国的医生应该懂中医!西医临床医学增加中医学科为必修课

· 梁冬对话倪海厦1——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?

· 为什么要学中医?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

· 法国西医博士苦学中医20多年,终于取得中医内科博士学位后,他这样说……

· 科学并不能证伪中医中药不科学!因为,中医药是一门自然经验科学

· 梁冬:我曾经也认为中医是骗子,现在我为什么学中医?人为什么会生病?

· 90后”中医:重来一次还学中医

· 从鲁迅到钱学森:百年中医的哲学思辨!21世纪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!

  

↙ 阅读原文 了解我们丨关注可留言,喜欢请点 在看 ↘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